用水更安全 生活更便利
10月21日,首屆珠海市水務科技創新大會在珠海規劃科創中心學術報告廳召開。大會以推動水務科技創新、提升民生服務水平為目標,通過簽約合作、平臺揭牌、應用場景發布等一系列行動,為珠海市民的用水安全、生活便利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本次大會由珠海水控集團聯合廣東省污水信息解析與預警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濱海地區防災減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珠海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珠海市水利學會、珠海市水務協會等單位共同主辦。
筑牢用水保障,讓市民用水更安心
大會現場,珠海水控集團與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從水源拓展、水質優化、成本控制多維度發力,為市民用水保駕護航。其中,與天津海淡所將圍繞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工業用水處理及環境治理三大領域結成深度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推動海水淡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和規模化利用的同時,重點支撐珠海市海洋經濟創新鏈、產業鏈建設,做大做強海洋經濟。
“這一合作將為市民帶來顯著利好?!敝楹K丶瘓F總工程師趙凱表示,從長遠看,將帶動海水淡化上下游產業發展,催生設備制造、技術服務等崗位,提供更多高質量就業機會,優化濱海水務配套與生態旅游環境;從用水保障來看,合作將增強珠海水資源儲備與供給能力,減少枯水期、咸潮“斷供”風險,從根本上破解單一水源困局,確保珠澳居民飲水安全無憂;同時保護河湖生態,讓生活環境更宜居。
與北京碧水源的合作則聚焦海水淡化裝備國產化、海水產業、高品質飲用水、污水資源化、工業水處理五大領域。雙方將依托各自優勢,通過技術升級降低生產成本,以“污水變清水”模式推動資源循環,減少優質水消耗,讓市民喝上“直飲級”好水、用上“經濟水”。
當天,珠海水控集團與中山大學合作的“管網工程國際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實踐基地”,以及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合作的“研究生實踐基地”同步揭牌。其中,“管網工程國際院士工作站”的落地,將從市民最關心的用水、出行、居住環境等問題入手,通過技術賦能切實改善生活體驗。
本次大會還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余剛、新加坡工程院院士黃浩勇、珠海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王波、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副所長張秋豐等行業專家帶來主旨報告與演講,為珠海水務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專業指導。其中,余剛院士以《加快發展污水信息產業,助力美麗、健康和平安城市建設》為題,提出構建“污水變資源”循環體系的思路。
科技落地民生,讓市民生活更便利
大會上,珠海市水務局發布《珠海市水務科技應用場景需求清單(2025年度)》,明確預警與應急響應系統、清淤機器人應用研究、水質預測模型等十余個重點應用方向。這些需求的落地,將推動一批貼近市民生活的水務科技項目加速實施,比如在小區推廣智能水表,市民可實時掌握用水情況,培養節水習慣;在公共場所安裝水質監測終端,方便市民隨時查詢水質信息,飲水更放心。
宣傳推介環節,十余家創新技術/產品擁有單位上臺,展示智慧水務綜合解決方案、AI賦能排水管道體檢與維護、水利多場景數字孿生構建技術等民生科技產品。其中,智慧水務方案可實現用水數據實時監控,幫市民精準掌握用水情況;AI排水管道維護技術能快速定位管道問題,減少維修停水時長;數字孿生技術可提前模擬內澇風險,助力市民做好出行規劃。
展覽區同樣亮點紛呈,智能清淤機器人、智能水泵站、高品質飲用水等貼近生產、生活的展品集中亮相?!霸凇萍假x能水務’方面,我們已取得一系列惠及市民的實際成果?!敝楹J兴畡站炙Y源管理科科長韋家慶介紹,無人機、水下機器人等智能裝備的運用,不僅提升了水務管理的精細化水平,也讓市民切身體會到科技帶來的便捷。
珠海市水務局局長許蓓蕾表示,科技創新的本質要求是“以人為本”。未來,珠海將持續推動水務科技創新與民生需求深度融合,讓更多技術成果轉化為市民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活便利。(珠海特區報)

